过年关
清朝的时候,苏州有一个姓蔡的县官,和郑板桥是好朋友,他受了郑板桥的影响,很同情老百姓的疾苦,他俩经常在一起,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。有一年春节,他俩一起到大街上去散步,访贫问苦。忽然,他们看到一户人家的门上有一副奇怪的对联。
只见那对联的上联是“二三四五”,下联是“六七八九”。蔡县官正感到纳闷,转身一看,郑板桥不见了。等了好一会儿,只见郑板桥扛了一袋大米、几包衣服,急匆匆地赶来。他们敲开了门,原来那是一个穷书生,正又冷又饿地在发愁。郑板桥把东西送给了主人,蔡县官问郑板桥:“是谁告诉你他需要衣服和粮食呢?”郑板桥得意地说:“是对联谜呀!”
边读边想
上联缺“一”,下联少“十”,就是谐音“缺少衣食”,所以郑板桥送来“及时雨”。
黄绢幼妇
三国的时候,曹操身边有个谋士很聪明,叫杨修。有一次,曹操和随臣杨修路过一座古碑,见碑的背面刻着八个字:“黄绢幼妇,外孙臼。”曹操不解其意。杨修说:“这是一句隐语,意思是……”曹操摆摆手说:“不要将隐语说破,让我自己来想。”曹操骑在马上,边走边想。“对,对!是这样。”曹操终于想出来了,心中十分高兴。再回头看古碑时,已经不见踪影了。原来曹操在冥思苦想中已走出三十余里了。于是曹操说:“你我的才思相差三十里,哈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