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名字,叫做荀彧,字文若。
他能提出这样的建议,不足为奇。
年少时,荀彧就号称有‘王佐之才’,这可是一个谋士的终极称号了。
不仅要在计谋上出众,而且在治理地方,举荐贤能等方面上都要有所建树。
对待这个称号,荀彧毫不客气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,让这个称号当之无愧。
在他跟随曹操的这些年中,他在建计、密谋、匡弼、举人,治理等方面多有建树,被曹操亲切的称之为“吾之子房”。
每次征战,他都替曹操稳定后方。
久而久之,世人便忽视了他那丝毫不亚于郭嘉和贾诩的智力。
当然,他这么做,并不是他的本意。
但他深知‘树大招风’的道理,而且十分清楚曹操的为人,故而在很多事情上,都持有保留意见,或者让别人出面。
只有无计可施之时,他才会发言。
这一次的冀州之战,他再次将‘舞台’让给了郭嘉。
郭嘉也是十分有能力的人,确实没有让他失望,不管是前期的速取安平郡之策,还是后期的‘联合韩成,吞掉袁尚军’之计,皆让荀彧徐徐称赞。
只是在最后,郭嘉等人太重视战争结果,反而忽略了这个时代的世家力量,荀彧才有了不同的想法,不得不出手。
郭嘉等人去了青州之后,荀彧向清河郡的曹操写信建议道:“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,斗将,斗阵,斗兵......说到底,只有两个字—斗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