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波折
公元1085年,宋神宗离世。皇位由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承。太皇太后摄政后将王安石新法悉数废去,并任用司马光为宰相。如此一来,苏轼便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。他在登州当了五天太守后又很快被召回京城,官拜翰林学士知制诰。在短短的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,苏轼从八品一连飞升了十二个官阶,直至正三品。
然而就在此时,波澜却又再次来袭。那时,太皇太后与宰相二人将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,不过苏轼却有自己的原则,他认为王安石变法虽有不妥,却不应该全盘否定。因为与当政者的政见不合,苏轼主动请辞,就这样,公元1089年,苏轼又被调任为杭州太守。
第三次起落
公元1091年,苏轼再次回朝任吏部尚书。七个月后,他被调任颍州、扬州太守。此后,又分别当了一个月的兵部尚书和九个月的礼部尚书。如此频繁的升职贬职事实上是朝廷矛盾的表现,一方面,太皇太后十分欣赏苏轼,希望能够利用他来制衡新党;另一方面,太皇太后又对他执拗的态度十分不满。
公元1093年,太皇太后去世,十八岁的宋哲宗终于正式亲政。由于先前长期被太皇太后压制,宋哲宗的内心已经有些扭曲。所以他亲政后便展开大规模的政治反扑,疯狂打压元祐党人。而一直受到太皇太后器重的苏轼也成了宋哲宗的打击对象,他先是被调离京城,贬为定州太守,一个月后又被贬至偏远的惠州,两年半后,宋哲宗又再次将他贬到更远的地方——儋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