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运筹帷幄,平定“三藩” “三藩”隐患
康熙自亲政以来,除掉鳌拜集团,消除了朝廷内部侵夺皇权的势力,但国内仍然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。他以“三藩”及河务、漕运为三大事,夙夜廑念,曾书而悬之宫柱上。其中又将解决“三藩”问题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。
所谓“三藩”,即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、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、平南王尚可喜、靖南王耿继茂(后由其子耿精忠袭爵)。当时,他们奉命南征,击败南明政权及农民军余部,曾为统一中原做过贡献。与此同时,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性膨胀,至康熙初年,已发展为新的地方割据势力,对清廷统治构成严重威胁。
诸藩势力的发展,与清初政治形势密切相关。当时清朝统治者需要以高爵厚禄招降汉族将领,为其统一中原服务。孔有德、耿仲明(耿继茂之父)、尚可喜,原为辽东人,于天命六年(1621)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占辽东后,陆续去皮岛,往依明总兵毛文龙。天聪二年(1628)六月,明蓟辽总督袁崇焕擅杀毛文龙,东江大乱,自相残杀,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等辗转流徙,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先后归降后金。清太宗皇太极出城相迎,重接待,并破例,授孔有德为都元帅、耿仲明为总兵官,命率所驻辽阳,号“天祐兵”;授尚可喜为总兵官,命率所部驻海洲(今辽宁海城),号“天助兵”。崇德元年(1636)六月,皇太极改国号为清,封孔有德为恭顺王、耿仲明为怀顺王、尚可喜为智顺王。这时,直属清廷的三位汉人藩王,不仅于中央集权无害,反而有利于抵制满洲诸王,维护满清皇帝的地位和权势。崇德七年(1642)八月,皇太极命汉军四旗为八旗,令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分隶正红、正黄、镶蓝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