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时,北方连年战事,百姓南迁,为长江以南地区带来了先进文化与技术,促进了钱塘江流域的开发与航运,处于江左的钱唐县得到迅速发展。
只是钱江怒潮汹湧澎湃,时常吞噬两岸居民生命财产,构成了一大祸患,因此不管哪位地方官的到任,都会把防范江潮泛滥摆在首位。
东南名郡,到了唐代,杭州提升为大都督府,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。
唐廷将全国的绢布按质量优劣分为九等,杭州名列第四,造船业与当时制造船舶中心的扬州与苏州并驾齐驱,店肆多达三万余家,商业税收占全国的百分之四。
实际上,晚唐时期杭州就已成为“咽喉吴越,势雄江海”的东南名郡了。
吴越国都,唐末,中原战乱,钱镠取杭州为吴越国都城,成为五代十国之一(注3)。占地两浙十三州一军,又因钱塘江海潮为患,威胁两岸百姓生命财产,也影响到政府税收,钱镠发动民工兴建海塘。百姓中流传的“钱王射潮止灾”很能说明问题(注4)。据《十国春秋》(注5)记载,“钱塘富庶,由是盛于东南”,使得江海运输通畅,促进了外海贸易,可谓“舟楫辐辏,望不见其首尾”。在钱氏当政八十余年间,大力提倡佛教,西湖周边兴建了三百多座大小寺庙。《淳祐临安志》记载:东南塔庙之盛,始于唐代,盛于钱氏,“日增月益,不可遽数”,为杭州进香之旅的兴旺,打造了稚秀时期。